Java 排序算法整合(冒泡,快速,希尔,拓扑,归并)

网友投稿 198 2023-06-17

Java 排序算法整合(冒泡,快速,希尔,拓扑,归并)

冒泡排序介绍

冒泡排序(Bubble Sort),又被称为气泡排序或泡沫排序。

它是一种较简单的排序算法。它会遍历若干次要排序的数列,每次遍历时,它都会从前往后依次的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如果前者比后者大,则交换它们的位置。这样,一次遍历之后,最大的元素就在数列的末尾! 采用相同的方法再次遍历时,第二大的元素就被排列在最大元素之前。重复此操作,直到整个数列都有序为止!

冒泡排序图文说明

/*

* a -- 待排序的数组

* n -- 数组的长度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int i,j;

for (i=n-1; i>0; i--) {

// 将a[0...i]中最大的数据放在末尾

for (j=0; j

if (a[j] > a[j+1]) {

// 交换a[j]和a[j+1]

int tmp = a[j];

a[j] = a[j+1];

a[j+1] = tmp;

}

}

}

}

运行:

int[] a = {20,40,30,10,60,50,70};

String aa = "冒泡排序";

bubbleSort(a,a.length);

System.out.print(aa);

for (int d : a) {

System.out.print(d+",");

}

快速排序介绍

快速排序(Quick Sort)使用分治法策略。

它的基本思想是:选择一个基准数,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快速排序流程: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基准值。

将所有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

递归地把"基准值前面的子数列"和"基准值后面的子数列"进行排序。

图文介绍

代码实现:

/**

*

* 参数说明:

* a -- 待排序的数组

* l -- 数组的左边界(例如,从起始位置开始排序,则l=0)

* r -- 数组的右边界(例如,排序截至到数组末尾,则r=a.length-1)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 int l, int r) {

if (l < r) {

int i,j,x;

i = l;

j = r;

x = a[i];

while (i < j) {

while(i < j && a[j] > x)

j--; // 从右向左找第一个小于x的数

if(i < j)

a[i++] = a[j];

while(i < j && a[i] < x)

i++; // 从左向右找第一个大于x的数

if(i < j)

a[j--] = a[i];

}

a[i] = x;

quickSort(a, l, i-1); /* 递归调用 */

quickSort(a, i+1, r); /* 递归调用 */

}

}

运行:

String aa = "快速排序";

quickSort(a,0,a.length-1);

System.out.print(aa);

for (int d : a) {

System.out.print(d+",");

}

直接插入排序介绍

直接插入排序(Straight Insertion Sort)的基本思想是:把n个待排序的元素看成为一个有序表和一个无序表。开始时有序表中只包含1个元素,无序表中包含有n-1个元素,排序过程中每次从无序表中取出第一个元素,将它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使之成为新的有序表,重复n-1次可完成排序过程。

直接插入排序图文说明

代码实现:

/**

* @param

* a -- 待排序的数组

* n -- 数组的长度

*/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Sort(int[] a, int n) {

int i, j, k;

for (i = 1; i < n; i++) {

//为a[i]在前面的a[0...i-1]有序区间中找一个合适的位置

for (j = i - 1; j >= 0; j--)

if (a[j] < a[i])

break;

EBugOFqWbR //如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if (j != i - 1) {

//将比a[i]大的数据向后移

int temp = a[i];

for (k = i - 1; k > j; k--)

a[k + 1] = a[k];

//将a[i]放到正确位置上

a[k + 1] = temp;

}

}

}

运行和冒泡一样。。。。。

希尔排序:

希尔(Shell)排序又称为缩小增量排序,它是一种插入排序。它是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一种威力加强版。该方法因DL.Shell于1959年提出而得名。

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

把记录按步长 gap 分组,对每组记录采用直接插入排序方法进行排序。

随着步长逐渐减小,所分成的组包含的记录越来越多,当步长的值减小到 1 时,整个数据合成为一组,构成一组有序记录,则完成排序。

我们来通过演示图,更深入的理解一下这个过程。

在上面这幅图中:

初始时,有一个大小为 10 的无序序列。

在第一趟排序中,我们不妨设 gap1 = N / 2 = 5,即相隔距离为 5 的元素组成一组,可以分为 5 组。接下来,按照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对每个组进行排序。

在第二趟排序中,我们把上次的 gap 缩小一半,即 gap2 = gap1 / 2 = 2 (取整数)。这样每相隔距离为 2 的元素组成一组,可以分为 2 组。按照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对每个组进行排序。

在第三趟排序中,再次把 gap 缩小一半,即gap3 = gap2 / 2 = 1。 这样相隔距离为 1 的元素组成一组,即只有一组。按照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对每个组进行排序。此时,排序已经结束。

需要注意一下的是,图中有两个相等数值的元素 5 和 5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排序过程中,两个元素位置交换了。

所以,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算法。

代码实现:

/**

* 希尔排序

* @param 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a) {

int gap = a.length / 2;

while (1 <= gap) {

// 把距离为 gap 的元素编为一个组,扫描所有组

for (int i = gap; i < a.length; i++) {

int j = 0;

int temp = a[i];

// 对距离为 gap 的元素组进行排序

for (j = i - gap; j >= 0 && temp < a[j]; j = j - gap) {

a[j + gap] = a[j];

}

a[j + gap] = temp;

}

System.out.format("gap = %d:\t", gap);

printAll(a);

gap = gap / 2; // 减小增量

}

}

// 打印完整序列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ll(int[] a) {

for (int value : a) {

System.out.print(value + "\t");

}

System.out.println();

}

运行参考冒泡、、、、、

拓扑排序介绍

拓扑排序(Topological Order)是指,将一个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简称DAG)进行排序进而得到一个有序的线性序列。

这样说,可能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下面通过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一个项目包括A、B、C、D四个子部分来完成,并且A依赖于B和D,C依赖于D。现在要制定一个计划,写出A、B、C、D的执行顺序。这时,就可以利用到拓扑排序,它就是用来确定事物发生的顺序的。

在拓扑排序中,如果存在一条从顶点A到顶点B的路径,那么在排序结果中B出现在A的后面。

拓扑排序的算法图解

拓扑排序算法的基本步骤:

1. 构造一个队列Q(queue) 和 拓扑排序的结果队列T(topological);

2. 把所有没有依赖顶点的节点放入Q;

3. 当Q还有顶点的时候,执行下面步骤:

3.1 从Q中取出一个顶点n(将n从Q中删掉),并放入T(将n加入到结果集中);

3.2 对n每一个邻接点m(n是起点,m是终点);

3.2.1 去掉边;

3.2.2 如果m没有依赖顶点,则把m放入Q;

注:顶点A没有依赖顶点,是指不存在以A为终点的边。

以上图为例,来对拓扑排序进行演示。

第1步:将B和C加入到排序结果中。

顶点B和顶点C都是没有依赖顶点,因此将C和C加入到结果集T中。假设ABCDEFG按顺序存储,因此先访问B,再访问C。访问B之后,去掉边,并将A和D加入到队列Q中。同样的,去掉边,并将F和G加入到Q中。

将B加入到排序结果中,然后去掉边;此时,由于A和D没有依赖顶点,因此并将A和D加入到队列Q中。

将C加入到排序结果中,然后去掉边;此时,由于F有依赖顶点D,G有依赖顶点A,因此不对F和G进行处理。

第2步:将A,D依次加入到排序结果中。

第1步访问之后,A,D都是没有依赖顶点的,根据存储顺序,先访问A,然后访问D。访问之后,删除顶点A和顶点D的出边。

第3步:将E,F,G依次加入到排序结果中。

因此访问顺序是:B -> C -> A -> D -> E -> F -> G

拓扑排序的代码说明

拓扑排序是对有向无向图的排序。下面以邻接表实现的有向图来对拓扑排序进行说明。

1. 基本定义

public class ListDG {

// 邻接表中表对应的链表的顶点

private class ENode {

int ivex;

// 该边所指向的顶点的位置

ENode nextEdge;

// 指向下一条弧的指针

}

// 邻接表中表的顶点

private class VNode {

char data;

// 顶点信息

ENode firstEdge;

// 指向第一条依附该顶点的弧

};

private VNode[] mVexs;

// 顶点数组

...

}

ListDG是邻接表对应的结构体。 mVexs则是保存顶点信息的一维数组。

VNode是邻接表顶点对应的结构体。 data是顶点所包含的数据,而firstEdge是该顶点所包含链表的表头指针。

ENode是邻接表顶点所包含的链表的节点对应的结构体。 ivex是该节点所对应的顶点在vexs中的索引,而nextEdge是指向下一个节点的。

2. 拓扑排序

/*

* 拓扑排序

*

* 返回值:

* -1 -- 失败(由于内存不足等原因导致)

* 0 -- 成功排序,并输入结果

* 1 -- 失败(该有向图是有环的)

*/

public int topologicalSort() {

int index = 0;

int num = mVexs.size();

int[] ins;

// 入度数组

char[] tops;

// 拓扑排序结果数组,记录每个节点的排序后的序号。

Queue queue;

// 辅组队列

ins = new int[num];

tops = new char[num];

queue = new LinkedList();

// 统计每个顶点的入度数

for(int i = 0; i < num; i++) {

ENode node = mVexs.get(i).firstEdge;

while (node != null) {

ins[node.ivex]++;

node = node.nextEdge;

}

}

// 将所有入度为0的顶点入队列

for(int i = 0; i < num; i ++)

if(ins[i] == 0)

queue.offer(i);

// 入队列

while (!queue.isEmpty()) {

// 队列非空

int j = queue.poll().intValue();

// 出队列。j是顶点的序号

tops[index++] = mVexs.get(j).data;

// 将该顶点添加到tops中,tops是排序结果

ENode node = mVexs.get(j).firstEdge;

// 获取以该顶点为起点的出边队列

// 将与"node"关联的节点的入度减1;

// 若减1之后,该节点的入度为0;则将该节点添加到队列中。

while(node != null) {

// 将节点(序号为node.ivex)的入度减1。

ins[node.ivex]--;

// 若节点的入度为0,则将其"入队列"

if( ins[node.ivex] == 0)

queue.offer(node.ivex);

// 入队列

node = node.nextEdge;

}

}

if(index != num) {

System.out.printf("Graph has a cycle\n");

return 1;

}

// 打印拓扑排序结果

System.out.printf("== TopSort: ");

for(int i = 0; i < num; i ++)

System.out.printf("%c ", tops[i]);

System.out.printf("\n");

return 0;

}

说明:

queue的作用就是用来存储没有依赖顶点的顶点。它与前面所说的Q相对应。

tops的作用就是用来存储排序结果。它与前面所说的T相对应。

归并排序

基本思想

归并排序(MERGE-SORT)是利用归并的思想实现的排序方法,该算法采用经典的分治(divide-and-conquer)策略(分治法将问题分(divide)成一些小的问题然后递归求解,而治(conquer)的阶段则将分的阶段得到的各答案"修补"在一起,即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

可以看到这种结构很像一棵完全二叉树,本文的归并排序我们采用递归去实现(也可采用迭代的方式去实现)。分阶段可以理解为就是递归拆分子序列的过程,递归深度为log2n。

合并相邻有序子序列

再来看看治阶段,我们需要将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比如上图中的最后一次合并,要将[4,5,7,8]和[1,2,3,6]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为最终序列[1,2,3,4,5,6,7,8],来看下实现步骤。

代码实现

package sortdemo;

import java.util.Arrays;

/**

* Created by chengxiao on 2016/12/8.

*/

public class Merg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9,8,7,6,5,4,3,2,1};

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

int []temp = new int[arr.length];

//在排序前,先建好一个长度等于原数组长度的临时数组,

//避免递归中频繁开辟空间

sort(arr,0,arr.length-1,temp);

}

private static void sort(int[] arr,int left,int right,int []temp){

if(left

int mid = (left+right)/2;

sort(arr,left,mid,temp);

//左边归并排序,使得左子序列有序

sort(arr,mid+1,right,temp);

//右边归并排序,使得右子序列有序

merge(arr,left,mid,right,temp);

//将两个有序子数组合并操作

}

}

private static void merge(int[] arr,int left,int mid,int right,int[] temp){

int i = left;//左序列指针

int j = mid+1;//右序列指针

int t = 0;//临时数组指针

while (i<=mid && j<=right){

if(arr[i]<=arr[j]){

temp[t++] = arr[i++];

}else {

temp[t++] = arr[j++];

}

}

while(i<=mid){//将左边剩余元素填充进temp中

temp[t++] = arr[i++];

}

while(j<=right){//将右序列剩余元素填充进temp中

temp[t++] = arr[j++];

}

t = 0;

//将temp中的元素全部拷贝到原数组中

while(left <= right){

arr[left++] = temp[t++];

}

}

}

最后

归并排序是稳定排序,它也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排序,能利用完全二叉树特性的排序一般性能都不会太差。java中Arrays.sort()采用了一种名为TimEBugOFqWbRSort的排序算法,就是归并排序的优化版本。从上文的图中可看出,每次合并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而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而且,归并排序的最好,最坏,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

int mid = (left+right)/2;

sort(arr,left,mid,temp);

//左边归并排序,使得左子序列有序

sort(arr,mid+1,right,temp);

//右边归并排序,使得右子序列有序

merge(arr,left,mid,right,temp);

//将两个有序子数组合并操作

}

}

private static void merge(int[] arr,int left,int mid,int right,int[] temp){

int i = left;//左序列指针

int j = mid+1;//右序列指针

int t = 0;//临时数组指针

while (i<=mid && j<=right){

if(arr[i]<=arr[j]){

temp[t++] = arr[i++];

}else {

temp[t++] = arr[j++];

}

}

while(i<=mid){//将左边剩余元素填充进temp中

temp[t++] = arr[i++];

}

while(j<=right){//将右序列剩余元素填充进temp中

temp[t++] = arr[j++];

}

t = 0;

//将temp中的元素全部拷贝到原数组中

while(left <= right){

arr[left++] = temp[t++];

}

}

}

最后

归并排序是稳定排序,它也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排序,能利用完全二叉树特性的排序一般性能都不会太差。java中Arrays.sort()采用了一种名为TimEBugOFqWbRSort的排序算法,就是归并排序的优化版本。从上文的图中可看出,每次合并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而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而且,归并排序的最好,最坏,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Java实现获取银行卡所属银行,验证银行卡号是否正确的方法详解
下一篇:java实现一次性压缩多个文件到zip中的方法示例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