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api接口数据加密,以及api参数加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api接口数据加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api参数加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API接口入门(二):API接口的签名验签和加解密原理
本文目录:
API接口为什么要签名加密?
API接口如何加密?
一、API接口为什么要签名加密?
想象一个场景: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兄弟,突然在微信里面跟你说“兄弟,借我1万应急呗”,你会怎么反应?
我想大部分人马上的反应就是:是不是被盗号了?他是本人吗?
实际上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讯行为,系统间调用API和传输数据的过程无异于你和朋友间的微信沟通,所有处于开放环境的数据传输都是可以被截取,甚至被篡改的。因而数据传输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所以必须加密。
加密核心解决两个问题:
你是本人吗?(签名验签)
你传过来的信息是对的吗?(加密解密)
二、API接口如何签名验签和加密解密?
古代人写信通过邮差传信,路途遥远,他们为了避免重要的内容被发现,决定用密文来写信,比如我想表达“八百标兵上北坡”,我写成800north,并且收件人也知道怎么阅读这份信息,即使路上的人截取偷看了,也看不懂你们在说的什么意思。同时我在文末签上我的字迹,在盒子里放上我的信物(比如一片羽毛等等),这样收件人也就知道这份信是我寄出的了。
这被称为“对称性密码”,也就是加密的人用A方式加密,解密的人用A方式解密,有什么缺点呢?
如果你经常传输,这就很容易被发现了密码规律,比如我很快就知道你寄信都会带上一片羽毛,那我以后也可以搞一片羽毛来冒充你了。加上,如果我要给很多人寄信,我就要跟每个人告诉我的加密方式,说不准有一个卧底就把你的加密方式出卖了。
因为互联网传输的对接方数量和频率非常高,显然搞个对称性密码是不安全的。于是,基于对称性密码延伸出“非对称密码”的概念。
1. 公私钥——签名验签及加解密原理
通俗的解释:A要给B发信息,B先把一个箱子给A,A收到之后把信放进箱子,然后上锁,上锁了之后A自己也打不开,取不出来了,因为钥匙在B的手里,这样即使路上被截取了,别人也打不开箱子看里面的信息,最后B就能安全地收到A发的信了,并且信息没有泄露。
现在我们以一个单向的A发信息给B的场景进行深入了解公私钥工作原理。
发送者和接收者都有2套加解密的方法,而且他们把其中一套加密方法a和解密方法b都公开(虚线标黑);
这里提到的加解密,因为密码学过于深奥,无法解释。大家需默认加密方法是不能反推出解密方法的,解密方法是不能反推出加密方法的。a加密就必须a解密,b加密就必须b解密;
现在A需要向B发送一条信息,因为信息的内容很重要,他就用接收者B的加密方法c进行加密,这样只有B自己的解密方法c才能解开,任何人获取了都解开不了,包括A自己也解不开;
在A向B发送信息的同时,需要带上自己的签名,这个时候A用自己才知道的加密方法b进行加密,因为任何人都知道解密方法b,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看到A的签字,也就是任何人都知道这条是A发出来的信息,但因为签名不是不能公开的信息,所以被解密了也没有关系。
总结:
(1)签名会被任何人获取,但因为签名内容不涉及核心内容,被获取破解是OK的。
(2)重要内容只能接收方解密,任何人获取了都无法解密。
(3)接收者B只有验证签名者是A的信息,才会执行接下来的程序。阿猫阿狗发来的信息不予执行。
捣局者C可能的情况:
(1)他获取到这条信息是A发出的,但看不明白加密的内容。
(2)他可以也用接受者B的加密方法c向接收者B发信息,但他无法冒充发送者A的签名,所以B不会接受C的请求。
(2)公私钥的非对称加密+session key对称加密
2. 公私钥的非对称加密+session key对称加密
上一小节解释的公私钥加密是标准和安全的,但因为这类非对称加密对系统运算的需求比较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是尽量希望提升程序响应的时效。所以目前主流应用的另一种加密方式是公私钥的非对称加密+session key对称加密。
当A向B发送信息的时候,不需要用到B的公私钥。
A用自己的加密方法b加密签名和一条空信息,因为信息无关重要,被破解了也没关系,B利用解密方法b验证了是A发来的信息。
这个时候,接收者B用发送者A的加密方法a,加密一个有时效的加密方法给A(相当于告诉A,这2个小时,我们用这个暗号进行沟通),因为只有A有解密方法,所以别人获取了也不能知道session key是什么。
A接收到session key了以后,A用这种有时效的加密函数发送重要信息,签名仍用加密方法b加密,B用同样一个加密函数解密(实际上变成了对称加密,大家都用同样的方式加解密)
2小时后,再重复第2步,更新加密方法。
3. 总结
(1)当B向A发出临时有效的加密方法之后,通讯的过程变为了对称加密;
(2)这类加密方式的核心是时效性,必须在短时间内更新,否则固定的规律容易被获取破解。
捣局者C可能的情况:
(1)他获取到B发出的session key的加密文件,无法破解session key是什么。因为解密方法在A手上;
(2)通过各种手段,C破解出session key的加解密方法,但因为时效已到,session key更新,C徒劳无功;
(3)C在时效内破解出session key,但无法冒充A的签名。
以上是2种常见的加解密方式,每个开放平台会在概述中最开始介绍API调用的安全加解密方法,这是每个对接过程中必须的准备流程,如微信企业平台在概述中就已介绍利用第2种方法(企业微信命名为access_token)进行加解密传输。
三、最后
以上就是API签名验签和加解密的基本原理,接下来我会继续更新API的请求方式等问题,同时以企业微信,微信开放平台等大型开放平台的业务解释各平台支持的现有功能。
综上,水平有限,如有纰漏,敬请指出。
API接口安全设计方案(已实现)
网络安全方案,主要从数据加密与api接口安全两个方面考虑,数据加密https已经加密了,就不再次加密了;主要从api安全方面考虑。
在代码层面,对接口进行安全设计
一、使用token进行用户身份认证
二、使用sign防止传入参数被篡改
三、用时间戳防止暴力请求
用户身份认证的流程图如下:
具体说明如下:
1、 用户登录时,客户端请求接口,传入用户名和密文的密码
2、 后台服务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若验证失败,则返回错误结果;若验证通过,则生成一个随机不重复的token,并将其存储在redis中,设置一个过期时间。
其中,redis的key为token,value为验证通过后获得的用户信息
3、 用户身份校验通过后,后台服务将生成的token返回客户端。
客户端请求后续其他接口时,需要带上这个token。后台服务会统一拦截接口请求,进行token有效性校验,并从中获取用户信息,供后续业务逻辑使用
为了防止中间人攻击(客户端发来的请求被第三方拦截篡改),引入参数的签名机制。
具体步骤如下:
1、客户端和服务端约定一个加密算法(或MD5摘要也可), 客户端发起请求时,将所有的非空参数按升序拼在一起,通过加密算法形成一个sign,将其放在请求头中传递给后端服务。
2、后端服务统一拦截接口请求,用接收到的非可空参数根据约定好的规则进行加密,和传入的sign值进行比较。若一致则予以放行,不一致则拒绝请求。
由于中间人不知道加密方法,也就不能伪造一个有效的sign。从而防止了中间人对请求参数的篡改。
sign机制可以防止参数被篡改,但无法防dos攻击(第三方使用正确的参数,不停请求服务器,使之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因此,还需要引入时间戳机制。
具体的操作为:客户端在形成sign值时,除了使用所有参数和token外,再加一个发起请求时的时间戳。即
sign值来源 = 所有非空参数升序排序+token+timestamp
而后端则需要根据当前时间和sign值的时间戳进行比较,差值超过一段时间则不予放行。
若要求不高,则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仅仅使用精确到秒或分钟的时间戳,据此形成sign值来校验有效性。这样可以使一秒或一分钟内的请求是有效的。
若要求较高,则还需要约定一个解密算法,使后端服务可以从sign值中解析出发起请求的时间戳。
总结后的流程图如下:
这里还是隐藏下了。
规则:sha1(keyvalkeyval+token+timestamp+id)
例如:sha1(address33bussinessType22city111companyNamest232ringtokentimestampid)
这里新增一个id值,与token对应,传输过程中不使用,只用于加密,保证数据即使被截获,因为请求中没有id的传输,更加安全。
token身份认证;
timestamp方式防止dos攻击,防止重放,简单说就是一次接口调用,只能用一定时间,比如比对时间,60s内该次调用有效,60秒后失效;
sign签名,通过参数+token+timestamp+id固定位加密,保证参数不会被修改,调用有效;
API接口常见的安全问题
1.接口被恶意调用
(1)我们可以使用timestamp,传递时间戳的方法来解决。在服务层对接口传递过来的时间戳和当前时间作比较,比如设定这条请求有效期为60s。
(2)对timestamp进行必要的加密处理,防止攻击者对timestamp进行模拟攻击。
2.接口数据被篡改
(1)使用sign签名机制,把上传的接口参数的数据进行加密,生成一个sign签名。服务器端用相同的算法对签名进行验证,保证数据一致性。
(2)加密算法比如:sign = md5(md5(a=1120)+md5(b=1144)),a,b为具体上传的出数据。
3.接口敏感数据被窃取
对上传这些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比如密码等数据。加密算法尽量复杂点,后端处理可以加盐处理(salt),来进一步提高加密的级别。
最后我们还可以直接使用https协议,来增强api的安全性。
API接口签名验证_MD5加密出现不同结果的解决方法
系统在提供接口给第三方系统使用时,通常为了安全性会做接口加密。
设计原则 :使用HTTPS安全协议 或 传输内容使用非对称加密,这里采用后者。
在对参数进行加密,生成sign时,相同的参数两次加密的结果不一样。
加密规则:
1.拼接出来的字符串不一致
测试时,在加密前将要加密的字符串打印出来比较,发现两次字符串一致。
2.编码问题
加密时,两次的默认编码不一致。
在上述加上默认编码: byte[] btInput = content.getBytes("utf-8"); ,问题解决。
简单实现:
1.接口调用方和接口提供方约定好统一的参数加密算法。
2.接口调用方在调用时把加密后的signature放在参数中去请求接口。
3.判断时间戳有效期。
4.将参数用约定号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与参数中的signature进行比较,一致则调用接口。
关于api接口数据加密和api参数加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api接口数据加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api参数加密、api接口数据加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