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sscanf函数的用法是什么
387
2022-11-19
Python实现GPU加速的基本操作
本文针对于Python中使用Numba的GPU加速程序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实现的方法,比如GPU中的线程和模块的概念,以及给出了一个矢量加法的代码案例,进一步说明了GPU加速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Python中的Numba实现是一种即时编译的技术,因此第一次运算时的时间会明显较长,所以我们一般说GPU加速是指从第二步开始的运行时间。对于一些工业和学界常见的场景,比如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系统演化,或者是深度学习与量子计算中的参数优化,都是相同维度参数多步运算的一个过程,非常适合使用即时编译的技术,配合以GPU高度并行化的加速效果,能够在实际工业和学术界的各种场景下发挥巨大的作用。
技术背景
之前写过一篇讲述如何使用pycuda来在Python上写CUDA程序的博客。这个方案的特点在于完全遵循了CUDA程序的写法,只是支持了一些常用函数的接口,如果你需要自己写CUDA算子,那么就只能使用非常不Pythonic的写法。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用cupy来替代numpy,相当于一个GPU版本的numpy。那么本文要讲述的是用numba自带的装饰器,来写一个非常Pythonic的CUDA程序。
CUDA的线程与块
GPU从计算逻辑来讲,可以认为是一个高并行度的计算阵列,我们可以想象成一个二维的像围棋棋盘一样的网格,每一个格子都可以执行一个单独的任务,并且所有的格子可以同时执行计算任务,这就是GPU加速的来源。那么刚才所提到的棋盘,每一列都认为是一个线程,并有自己的线程编号;每一行都是一个块,有自己的块编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程序来理解这其中的逻辑:
用GPU打印线程编号
# numba_cuda_test.pyfrom numba import cuda@cuda.jitdef gpu(): print ('threadIdx:', cuda.threadIdx.x)if __name__ == '__main__': gpu[2,4]()
threadIdx: 0threadIdx: 1threadIdx: 2threadIdx: 3threadIdx: 0threadIdx: 1threadIdx: 2threadIdx: 3
用GPU打印块编号
# numba_cuda_test.pyfrom numba import cuda@cuda.jitdef gpu(): print ('blockIdx:', cuda.blockIdx.x)if __name__ == '__main__': gpu[2,4]()
blockIdx: 0blockIdx: 0blockIdx: 0blockIdx: 0blockIdx: 1blockIdx: 1blockIdx: 1blockIdx: 1
用GPU打印块的维度
# numba_cuda_test.pyfrom numba import cuda@cuda.jitdef gpu(): print ('blockDim:', cuda.blockDim.x)if __name__ == '__main__': gpu[2,4]()
blockDim: 4blockDim: 4blockDim: 4blockDim: 4blockDim: 4blockDim: 4blockDim: 4blockDim: 4
用GPU打印线程的维度
# numba_cuda_test.pyfrom numba import cuda@cuda.jitdef gpu(): print ('gridDim:', cuda.gridDim.x)if __name__ == '__main__': gpu[2,4]()
gridDim: 2gridDim: 2gridDim: 2gridDim: 2gridDim: 2gridDim: 2gridDim: 2gridDim: 2
总结
我们可以用如下的一张图来总结刚才提到的GPU网格的概念,在上面的测试案例中,我们在GPU上划分一块2*4大小的阵列用于我们自己的计算,每一行都是一个块,每一列都是一个线程,所有的网格是同时执行计算的内容的(如果没有逻辑上的依赖的话)。
GPU所支持的最大并行度
我们可以用几个简单的程序来测试一下GPU的并行度,因为每一个GPU上的网格都可以独立的执行一个任务,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分配多少个网格,就有多大的并行度。本机的最大并行应该是在\(2^40\),因此假设我们给GPU分配\(2^50\)大小的网格,程序就会报错:
# numba_cuda_test.pyfrom numba import cuda@cuda.jitdef gpu(): passif __name__ == '__main__': gpu[2**50,1]() print ('Running Success!')
运行结果如下: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numba_cuda_test.py", line 10, in
而如果我们分配一个额定大小之内的网格,程序就可以正常的运行:
# numba_cuda_test.pyfrom numba import cuda@cuda.jitdef gpu(): passif __name__ == '__main__': gpu[2**30,1]() print ('Running Success!')
这里加了一个打印输出:
Running Success!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维度上的可分配大小是不一致的,比如本机的上限是分配230*210大小的空间用于计算:
# numba_cuda_test.pyfrom numba import cuda@cuda.jitdef gpu(): passif __name__ == '__main__': gpu[2**30,2**10]() print ('Running Success!')
同样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都是可以执行成功的:
Running Success!
如果在本机上有多块GPU的话,还可以通过select_device的指令来选择执行指令的GPU编号:
# numba_cuda_test.pyfrom numba import cudacuda.select_device(1)import time@cuda.jitdef gpu(): passif __name__ == '__main__': gpu[2**30,2**10]() print ('Running Success!')
如果两块GPU的可分配空间一致的话,就可以运行成功:
Running Success!
GPU的加速效果
前面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叫GPU加速,GPU之所以能够实现加速的效果,正源自于GPU本身的高度并行性。这里我们直接用一个数组求和的案例来说明GPU的加速效果,这个案例需要得到的结果是\(b_j=a_j+b_j\),将求和后的值赋值在其中的一个输入数组之上,以节省一些内存空间。当然,如果这个数组还有其他的用途的话,是不能这样操作的。具体代码如下:
# gpu_add.pyfrom numba import cudacuda.select_device(1)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time@cuda.jitdef gpu(a,b,DATA_LENGHTH): idx = cuda.threadIdx.x + cuda.blockIdx.x * cuda.blockDim.x if idx < DATA_LENGHTH: b[idx] += a[idx]if __name__ == '__main__': np.random.seed(1) DATA_EXP_LENGTH = 20 DATA_DIMENSION = 2**DATA_EXP_LENGTH np_time = 0.0 nb_time = 0.0 for i in range(100): a = np.random.randn(DATA_DIMENSION).astype(np.float32) b = np.random.randn(DATA_DIMENSION).astype(np.float32) a_cuda = cuda.to_device(a) b_cuda = cuda.to_device(b) time0 = time.time() gpu[DATA_DIMENSION,4](a_cuda,b_cuda,DATA_DIMENSION) time1 = time.time() c = b_cuda.copy_to_host() time2 = time.time() d = np.add(a,b) time3 = time.time() if i == 0: print ('The error between numba and numpy is: ', sum(c-d)) continue np_time += time3 - time2 nb_time += time1 - time0 print ('The time cost of numba is: {}s'.format(nb_time)) print ('The time cost of numpy is: {}s'.format(np_time))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Numba实现的Python的GPU加速程序,采用的jit即时编译的模式,也就是说,在运行调用到相关函数时,才会对其进行编译优化。换句话说,第一次执行这一条指令的时候,事实上达不到加速的效果,因为这个运行的时间包含了较长的一段编译时间。但是从第二次运行调用开始,就不需要重新编译,这时候GPU加速的效果就体现出来了,运行结果如下:
$ python3 gpu_add.py The error between numba and numpy is: 0.0The time cost of numba is: 0.018711328506469727sThe time cost of numpy is: 0.09502553939819336s
可以看到,即使是相比于Python中优化程度十分强大的的Numpy实现,我们自己写的GPU加速的程序也能够达到5倍的加速效果(在前面一篇博客中,针对于特殊计算场景,加速效果可达1000倍以上),而且可定制化程度非常之高。
总结概要
本文针对于Python中使用Numba的GPU加速程序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实现的方法,比如GPU中的线程和模块的概念,以及给出了一个矢量加法的代码案例,进一步说明了GPU加速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Python中的Numba实现是一种即时编译的技术,因此第一次运算时的时间会明显较长,所以我们一般说GPU加速是指从第二步开始的运行时间。对于一些工业和学界常见的场景,比如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系统演化,或者是深度学习与量子计算中的参数优化,都是相同维度参数多步运算的一个过程,非常适合使用即时编译的技术,配合以GPU高度并行化的加速效果,能够在实际工业和学术界的各种场景下发挥巨大的作用。
作者ID:DechinPhy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