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Gbit/s线路调制技术与相干接收技术分析

网友投稿 266 2022-11-16

100Gbit/s线路调制技术与相干接收技术分析

无线3G、高清视频、高速宽带上网和云计算等业务需求推动了网络IP流量的快速增长,人们对通信带宽的需求不断增长,提高传输速率是提高传输带宽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通信网大规模应用的最高单通道商用传输速率是40G,100G光传输也即将投入商用,400G和1T超高速光传输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国际上不断有新的传输记录产生,目前的传输试验已经达到了单光源32T光传输的传输记录。

40GE/100GE的PMA层采用并行多通道处理方式,采用MLD(多通道分配)的架构,如图所示。

新型调制技术

调制编码技术有很多种,有基于强度调制的NRZ、DRZ、ODB和PSBT,基于相位调制的DPSK和DQPSK,以及结合偏振复用的调制技术DP-QPSK等。上表是各种编码技术的主要性能比较。

相干接收技术

在光信号的接收方面,采用新型接收技术也能够克服线路损伤的影响。在超高速系统中,人们已经开始普遍认识到相干检测的重要性,相干检测是解决传输损伤的一项关键技术。

如前文所述,在40G/100G及以上速率的超高速系统中,必须采用多相位调制(如DQPSK)、多电平正交幅度调制(M-QAM)等技术,提高光信号传输的频谱效率,降低信号传输的符号率,降低光信号传输的非线性、色散、光信噪比等方面的影响,来实现长距离传输。以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光子集成技术是分不开的。

PIC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光器件的设计制作上,光器件以PIC的封装方式已成为现实并开始得到应用。

不同器件的集成,不同功能的集成将是光器件技术的发展主流。PIC是光器件必然的演进方向,光器件发展将更加集成化。

超高速光通信有很多关键技术,除前述介绍的新技术外,还有电子色散补偿技术、超级FEC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为超高速光通信又打开了另外一扇门。在400G和1T光传输中,可以结合多电平调制、偏振复用、OFDM和相干接收这几方面的技术,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同时这几方面技术的应用,还必须依赖于光子集成技术的发展,只有做到更大的集成度、更小的体积,更低的成本,才能实现商业化应用。

烽火通信作为国家光通信的主力军,在超高速光传输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成功实现了1T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OFDM)1040km的普通单模光纤无误码传输。该成果技术从现有的电子和光电器件水平出发,提出多波长同源低相位噪声光子载波信号产生的模型,利用频率循环搬移的多频带复用方式实现了1-T的超高速传输速率。该成果还采用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调制方式和数字相干接收技术,通过16QAM的高阶调制和高冗余度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相结合的方法。相比已报道近期国际上的最高记录单波1-T600公里系统实验,该“信息高铁”的速度和距离为目前世界上已见报道同类系统中为最高记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flexslider+Ajax绑定加载
下一篇:高效工程师系列(三) 持续学习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