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7深入了解文件系统与日志信息(一) inode

网友投稿 235 2022-11-10

Centos7深入了解文件系统与日志信息(一) inode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存储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的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sector组成一个block。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每一个文件都有对应的inode,里面包含了与该文件有关的一些信息。

二、inode的内容

1.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文件的字节数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文件的Group ID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

ctime 指文件最后一次改变属性的时间

atime 指文件最后一次被访问的时间

mtime 指文件最后一次修改内容时间

2.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

3.只查看inode号码

4.查看文件类型

5.链接文件

硬链接:indoe号码与源文件相同

软连接:号码不同但是idone号码指向的是源文件的名字

6.inode 节点

(1).查看节点

(2).每创建一个文件,节点数加1,当节点占满,即便有内存也无法创建文件

7.通过inode 号码删除文件

find ./* -inum 号码 -delet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嵌入式开发:STM32 FSMC接口驱动TFT-LCD设计
下一篇:SpringBoot源码分析之bootstrap.properties文件加载的原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