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网络管理1

网友投稿 216 2022-11-09

第13章-网络管理1

1.ISO简介1.简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联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OS)制定,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构架。全世界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连接层,物理层。制定OSI的优势:开放,厂商兼容性,利于理解和学习,模块化工程,故障排除。2.OSI:7层次结构和功能:应用层:应用程序/原始数据表示层:格式/压缩/加密会话层:会话/全双工/半双工传输层:分段/重组/端口号网络层:IP地址/寻址/路由数据链层:MAC地址/局域网物理层:传输介质/比特流3.TCP/IP:5层结构/功能: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应用层:应用程序/原始数据/格式/压缩/加密会话/全双工/半双工传输层:分段/重组/端口号网络层:IP地址/寻址/路由数据链路层:MAC地址/局域网/物理层:传输介质/比特流4.TCP/IP:4层结构/功能:应用层:应用程序/原始数据/格式/压缩/加密/会话/全双工/半双工传输层:分段/重组/端口号网络层:IP地址/寻址/路由网络接口层:MAC地址/局域网/传输介质/比特流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OSI:推出时间早,只有理论没有实践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美国军方实践,总结出的理论,当今通信标准5.TCP/IP:数据单元/DU:前言:为了方便交流,通信模型不同的模块对信息加工,并进行统一命名。应用层数据:AP DU APDU:ApplicationProtocolDataUnit--应用协议数据单元传输层数据:segment DU:分段数据网络层数据:packet DU:包,数据数据链路层数据:frame DU:帧,数据物理层数据:bit DU:比特,数据6.封装和解封装:简介:信息从一台计算产生,经过TCP/IP模型加工。后传递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封装的过程大致如下:1.(应用层)用户信息转换为数据,以便在网络上传输2.(传输层)数据转换为数据段,并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主机之间建立一条可靠的连接3.(网络层)数据段转换为数据包或数据报,并在报头中放上逻辑地址,这样每一个数据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传输4.(数据链路层)数据包或数据报转换为帧,以便在本地网络中传输。在本地网段上,使用硬件地址唯一标识每一台主机。5.(物理层)帧转换为比特流,并采用数字编码和时钟方案2.TCP/IP协议族TCP/IP简介: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的简写5层模型协议分类:应用层: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网站SSH/远程连接协议/远程控制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EmailDNS/域名服务/WWW传输层:TCP/传输控制协议/可靠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网络层:IP/互联网协议/寻址ICMP/网络消息管理协议/测试数据链路层:MAC物理层:网线,光纤3.进制转换1.十进制:数值:0~9数位:123位权:百位十位个位2.二进制:数值:0~1数位:101位权:128-64-32-16-8-4-2-13.十六进制:数值:0~9,0~9,A(10),B(11),C(12),D(13),E(14),F(15)数位:10位权:十六的倍数二进制,十进制互转:10和2互转方法一:权位加减法方法二:除2法单位换算:比特=bit=b=1/0字节=byte=B=8个比特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Google软件工程中主要的过程部分
下一篇:nacos配置注册中心时指定命名空间不起作用的问题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