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观察系列:百度云的一波三折

网友投稿 277 2022-11-08

云观察系列:百度云的一波三折

17年,云服务市场进入了红海的状态,恰好我也在从事相关的工作,所以准备持续写一写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本文也仅仅是云观察系列的一篇,想的也比较零散,没啥中心思想,随着理解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思考和观点。

再次强调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感性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且保证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变化。

百度云最近和首都机场签了个单,好好宣传了一把,但其实认真看一看,主要是提供了一个人脸识别搞考勤。下面截取一部分百度的宣传稿:

8月23日,百度与首都机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智慧机场。双方将在机场智慧运行、智慧安全、智慧服务、智慧商业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能力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民航业的智能升级。 人脸识别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身份验证,维护安全,同时以人脸闸机的形式让旅客直接“刷脸坐飞机”,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智能服务体验。目前人脸闸机已经开始入驻首都机场运控中心进行测试,主要承担楼内办公人员的出入打卡、数据监测的工作。

人脸识别未来还是一个想象比较大的市场空间,前面主要是一些创业公司在做,做的比较好的有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不过目前AI还处在投入期,真正赚钱的少,最后活下来才是牛人。

上一篇写阿里云提到云真的是来钱慢的行业,所以国内真正坚持搞的就是阿里云,其他公司最近才开始战略投入,百度云也是如此。

百度传统强项是搜索,在互联网时代凭着搜索赚的捧满钵满,跻身BAT三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找到感觉,首先是花费了大代价收购了一系列无用的公司O2O概念兴起的时候,又大力气投入了百度外卖,糯米等,最近百度外卖卖给了饿了么,基本宣布O2O战略的失败。

09年开始谈论云计算的时候,百度的李彦宏还相应的发明了“框计算”的概念,对云计算认为是旧瓶装新酒,不过这个观念基本在12年的时候有了改观。并且百度在16年财报中,提出了一个ABC(Ai Bigdata Cloud)三位一体战略,终于把边缘化多年的云计算被提到了相对中心的位置。

另外一个事情是“百度云”这个名字,早期实际上百度网盘业务,是2C业务,在16年也还给了当时的百度企业云这个2B业务。也就是说,16年才能算是百度真正对云进行战略投入,前期都只能算是孵化业务。

是李彦宏看不清云的趋势吗?我觉得不是。关于云,国内企业,包括百度,腾讯,华为,还有很多,思路都有反复,其根本原因还是云计算的重资产,来钱慢的商业模式,让大家犹豫了。

百度为什么会在16年决心进入云?不知道百度的高层决策者是怎么思考的,更多的是为AI找落地支撑吗?不知道。百度在移动互联网,O2O失败之后,兜兜转转又找到了AI这条新赛道,并挖了微软的陆奇来执行和落地,陆奇称为百度历史上权利最大的职业经理人,无论是撤销非核心业务,落地风投,收购AI创业公司,还是内部组织架构、人员调整,陆奇到来之后,百度开启在AI领域开山阔斧的改革。但这一路上,难免会有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冲击,王劲、吴恩达就是很好的例子。

AI,云的未来空间大家看到比较大,但是就当前而言,各家都还在战略投入,什么时候能真正赚钱还不太好说。陆奇是否有足够的运气和获得足够的支持坚持到成功的一天呢。

最后总结下,本文只是简单介绍了下百度云曲折的历史,更多的百度云的优劣势深入分析,再后面再讲,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23课:LED数码管静态显示接口与编程
下一篇:云观察系列:漫谈运营商公有云发展史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