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的初步基本了解

网友投稿 269 2022-11-06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的初步基本了解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的初步基本了解

壹、OSI和TCP/IP分层模型的结构

1、分层思想

2、OSI七层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4年颁布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OSI是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它将网络分为七层,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人机交 互窗口,把人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当中。 例如,在QQ的对话窗口输入 字符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将接收到的数据翻译成二进制数组成的计算机语言,并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会话层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管理是否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连接关系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将上层数据分片并加上端口号封装成数据段,或通过对报文头中的端口识别,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逻辑(IP)地址封装成数据包,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物理(MAC)地址封装成数据帧,MAC地址是用来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建立数据链路;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以重传数据帧。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报文头部和上层数据信息都是由二进制数组成的,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网络层及以下的通信为点对点通信传输层的通信为端到端通信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如何使用物理信号来表示数据1和0? 数据传输是否可同时在两个方向进行? 通信双方如何建立和中止连接? 物理接口特性

数据链路层:

数据帧封装结构 源和目的的物理地址 数据校验功能

网络层和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包封装结构 源和目的方的逻辑地址 根据包头的逻辑地址选路

传输层:

用户进程的通讯 承上启下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会话层:

建立用户间的会话关系

表示层:

定义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编码和解码、压缩解压缩、加密解密

应用层:

提供与用户的接口(对话框)

3、TCP/IP协议簇的组成

TCP/IP是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网协议的简称。早期TCP/IP模型是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口层。后来借鉴OSI七层参考模型,有划分网络接口层划分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应用层 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传输层 TCP UDP
网络层 IP ICMP IGMP ARP RARP
数据链层 物理层 IEEE802.3(以太网)标准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贰、传输的过程

1、数据封装过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为软件应用

传输层将应用数据和源端口,目的端口(TCP头部)封装成数据段

网络层将上层数据封装上然后加上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IP头部)一起封装成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再将上述的数据包加上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MAC头部)封装成数据帧

物理层将上述的数据帧转换成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2、数据解封装过程

物理层首先将比特流转换成数据帧

数据链路层查看目标MAC地址是否和自己的MAC地址吻合,如果吻合则拆分MAC头部(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并将剩下的部分传输到网络层;网络层将上述的数据中的目标 IP核实,成功以后拆分数据的IP头部(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并将剩下的数据传至到传输层;传输层则根据TCP头部(源端口,目的端口)来判断数据段应该送到哪一个应用程序送往应用层;最后在应用层中还原成发生者所传递的原始信息。

3、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

网络中各层典型的硬件设备

层名称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典型设备 计算机 防火墙 路由器 交换机 网卡

叁、TCP和UDP协议

TCP/IP协议簇的传输层协议主要有两个: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端口及其应用

端口 协议 说明
21 FTP FTP服务所开放的控制端口
23 TELNET 用于远程登陆可以控制远程管理目标计算机
25 SMTP SMTP服务器开放端口,用于发送邮件
80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UDP常用的一些端口

端口 协议 说明
69 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111 RPC 远程过程调用
123 NTP 网络时间协议

肆、总结

我们试图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清晰化。计算机通过各层协议,各层协议相互协作,相互匹配将数据进行打包转换。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数据进行相关处理以实现设备的主要功能。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往往只是冰山一角,网络传输的过程非常复杂,诞生我们建立分层模型的概念以后理解的就相对简单很多,有助于帮助我们更系统的去明白这一过程,而其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这几个分层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的知识,由此衍生出的TCP/IP协议簇和PDU协议单元里的五层结构:数据段 数据包 数据帧 比特流 定义了对应了相对的网络设备,对于后续的网络硬件课程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一篇文章带你详解Spring的AOP
下一篇:如何构建自适应前照灯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