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与5G协议

网友投稿 277 2022-11-06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与5G协议

@TOC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与5G协议

导入:分层思想 喝牛奶的人未必了解生产过程 使用网络的人未必知道数据的传输过程(交换机 -> 防火墙 -> 路由器 -> 终端设备) 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整个过程更清晰,复杂问题简单化 更容易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OSI七层参考模型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将网络分为七层

    分层 功能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程控制和差错校验
    网络层 进行逻辑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 具体阐述

    • 应用层:人机交互窗口,把人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当中。
    • 表示层:将接收到的数据翻译成二进制数组成的计算机语言,并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 会话层:管理是否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联系
    • 传输层:将 [上层数据分片并加上 ==端口号==]<sub>TCP头部 </sub> 封装成 ==数据段== ,或通过对报文头中的端口识别,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承上启下)
    • 网络层:将 [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逻辑(IP)地址]<sub>IP头部 </sub> 封装成 ==数据包== ,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 数据链路层:将 [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物理(MAC)地址]<sub>MAC头部 </sub> 封装成 ==数据帧== ,MAC地址是用来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建立数据链路,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以重传数据帧。
    • 物理层:报文头部和上层数据信息都是由二进制数组成的,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 ==网络层及以下的通信为点对点通信==

  • ==传输层的通信为端到端通信==

TCP/IP模型

TCP/IP 4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TCP/IP 5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 协议族的组成

应用层:HTTP(TCP端口) FTP TFTP(UDP端口) SMTP SNMP DNS 传输层:TCP(面向连接,安全稳定) UDP(面向无连接,高效) 网络层:IP -> ICMP(例:ping) IGMP(主管理协议) RARP ARP(用于IP地址解析MAC地址) 数据链路层: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物理层 :IEEE 802.3有线局域网(以太网)标准 ​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数据封装解封装过程

分层 数据
应用层 上层数据
传输层 TCP(UDP)头部 + 上层数据
网络层 IP头部 + TCP头部 + 上层数据
数据链路层 MAC头部 + IP头部 + TCP头部 + 上层数据
物理层 比特流

解封装反向逐层解封装

PDU协议数据单元

分层 数据
应用层 上层数据
传输层 TCP(UDP)头部 + 上层数据 ==数据段==
网络层 IP头部 + TCP头部 + 上层数据 ==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 MAC头部 + IP头部 + TCP头部 + 上层数据 ==数据帧==
物理层 比特流

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

分层 设备
应用层 计算机
传输层 防火墙
网络层 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
物理层 网卡

各层间通信

PC 交换机 路由器 路由器 交换机 PC
应用层 - - - - 应用层
传输层 - - - - 传输层
网络层 - 网 - 网 网 - 网 -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 - 数 数 - 数 数 - 数 数 - 数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 - 物 物 - 物 物 - 物 物 - 物 物理层

PS:交换机不负责解封装,只负责转发,路由解封装。

5G协议

无线通信和有线网络都要通过封装解封装的过程

5G技术规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关于航天工业组件的JESD204B标准快速数据接口
下一篇:一篇文章带你详解Spring的AOP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