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怎么拦截某个对象
265
2022-11-03
“钢铁侠”走入现实——智能假肢敲开脑机接口应用大门
而今,一家公司利用“脑机接口”技术,让高科技假肢走出荧幕,帮助残疾人士更充分和切实地回归社会。而且,这家公司所采用的“脑机接口”技术不同于马斯克的 Neuralink,选择的是非侵入的大脑信息采集模式。
“脑机接口”技术是指通过外部设备与人或动物的大脑建立直接连接通路,完成对大脑信号的采集,进而加以分析,以便帮助恢复损伤的听觉、视觉和肢体运动能力等。
科学家对于“脑机接口”的研究已持续近 50 年,而近期在该领域有越来越多的重要知识突破从实验室中走出,也开始有公司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并推广应用。
用智能假肢敲开脑机接口应用大门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在咖啡厅发现前面排队的顾客用机械手接过咖啡,或是商务会谈时对方伸出了机械手与你握手,请别太吃惊,因为这场景可能真的不远了。
Brain Robotics,利用脑机接口技术为残疾人设计出“智能假肢”。创始人韩璧丞说:“未来人们会习惯于在生活中遇见使用智能假肢的人,我的目标是让更多残疾人都用得起智能假肢。”根据中国残联推算的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及各类、不同等级的残疾人数来看,肢体残疾的人数约为 2500 万人。而韩璧丞的目标就是最终能让这些人,都可以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在目前的智能假肢市场上,一整套设备的价格接近 50 万元人民币,而韩璧丞将 Brain Robotics 的智能假肢目标价位定在 2 ~ 3 万元。能把价格压低的最核心原因,就是他们改变了之前智能假肢的装配和使用方式。之前类似智能假肢的产品需要一名引导师和一名培训师来帮助残疾人安装并康复,这就需要大量额外的费用,而且聚焦这一市场的美国公司数量也很有限,通常业务针对的都是军方采购,所以价格相对高昂。
今年 4 月, Brain Robotics 生产出的第一批智能假肢(20只)已经分散到世界各地作测试使用。而在 7 月初,韩璧丞接受《浙商》采访的时候表示,智能假肢在今年年底之前可实现量产,预计可达千台。
对于智能假肢会不会带来一些“超越人类、社会恐慌”等问题,韩璧丞的回答是:“我做智能假肢,目的就是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目前Brain Robotics的智能假肢可以满足大概90%的正常人功能水平。超越人类?未来在技术上可能会出现,但我们不会去做。至于大众对智能假肢的接受程度,其实很多影视作品已经在侧面帮我们宣传了,就像《钢铁侠》《阿丽塔》等,慢慢人们会习惯身边有残疾人使用智能假肢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从科学家转身变成“脑机接口”领域的创业者,是因为韩璧丞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广阔发展空间。
而且越了解脑机接口领域的人,越会对这个产业的无限可能性有一种洞察。不论谁能在该领域内做好一两件事情,那就足以成为一个行业内的“巨无霸”。韩璧丞说:“我们拥有着该领域内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人才,既然总会有人成为行业巨头,那为什么不是我们呢?”
“脑机接口”如何落地
韩璧丞对“脑机接口”领域和自己公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支撑这份自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 Brain Robotics 背后的另一家公司 BrainCo,以及其拥有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团队。
BrainCo 公司是由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而成,它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主导的校方孵化项目,其创始团队在信号采集材料上获得了突破。
正是这个麻烦,让他当时就想到脑电接口技术如果想要落地,那一定要在信号采集方式上有所突破。而突破的关键点,就在于采集脑电信号的电极材料上。
人的大脑有 860 亿到上千亿个神经元,每当我们产生一个想法,本质上都是这些神经元在进行化学反应和电信号交互,从而产生一个振幅很微小的电压。所以采集信息,就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获取大脑中的电压差,进而通过脑电信息的变化来分析推测,寻找到和大脑思维相关性的一个逻辑。目前的信息采集方式分为两种:侵入式和非侵入式。
侵入式办法,需要先给实验对象做一个开颅手术,把信号采集器直接安放在特定的大脑皮质区上。侵入式方法的好处是采集的信号非常准确,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对大脑存在一定的破坏性,开颅手术本身也具有相当的风险性,还有感染的可能;而非侵入式办法,只需要直接佩戴设备就可以,但问题就是采集的信号没有侵入式方法那么准确。
韩璧丞团队为了实现“脑电接口”技术的产品化,避免开颅手术等问题带来的风险,在开展非侵入式方法之初,他们选择先行攻克电极材料这一关。而当他们成功地做出属于自己的一款特殊导电材料之后,可以让实验设备以非常高的精确度来监测人的脑电信息,韩璧丞觉得是时候将脑电接口技术投入商业化了,BrainCo因此而成立。
目前,BrainCo 推出的“赋思系列(Focus Series)头环”已经规模投入市场使用,主要基于“赋思脑机接口头环”对脑电信号进行检测分析,方便开展针对性的神经反馈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对于这套训练体系,韩璧丞表示它实际来源于 19 世纪 70 年代美国宇航局为了让航天员和飞行员能够在作业期间长时间保持专注度而开始研发的训练办法。
不过,对于脑电信号的正确识别,实非易事。主要有两个制约因素:其一,非侵入式方法从大脑外获取信号,限制颇多,如噪音、佩戴姿势等都可能影响信号;其二,脑电信号存在因人而异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实际上给非侵入式脑电识别设定了“天花板”,无论工程师怎么努力,最后会有一些障碍无法超越。至于头环带来的效果,是来自于“心理暗示”还是依靠脑电信号训练,也有很多人处于怀疑中。
市场拓展: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图 | NASA 网站上介绍 BrainCo 头环的文章 (来源:NASA)
目前,BrainCo 的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的校园内,中国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同时在北京、深圳也均有分部。国际市场的销售,主要由美国总部负责。在中国的杭州总部负责软件和算法的研发,北京主要负责业务对接,而深圳则负责产品的生产制造。
对于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韩璧丞表示从“脑机接口”产品中得到的启示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在国内市场的开拓任务,韩璧丞就交给有着丰富营销推广经验的人。比如原金立副总裁俞雷,他在 2018 年 12 月加入了 BrainCo,基本上 BrainCo 在国内的营销体系是靠他建立的,目前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关于怎样将俞雷“挖”到 BrainCo,韩璧丞笑称他是“守株待兔”的。在去年,俞雷跟着北大的EMBA班到哈佛游学,有活动到 BrainCo 参观,当时就有同事向他们一行人介绍了“脑机接口”的项目和产品。等送走他们之后,负责讲解介绍的同事回来煞有介事地说道:“刚有个人比老板还有信心,说这产品要是他来操盘,可以卖到一百亿!”韩璧丞很好奇,就打听了下是谁,之后就有朋友介绍,请俞雷吃顿饭,互相了解熟悉后就很自然地邀请他加入 BrainCo。
目前在国内市场,“赋思头环”已经在一些学校、教育机构产品投入了测试使用,针对“C 端”的产品也步入市场,被越来越多的家长使用。至于未来发展,韩璧丞认为教育类产品的特性,就是一定要基于样板,当产品在一家学校或教育机构取得成功之后,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复制就可以了。
对 BrainCo 的未来预期,韩璧丞表示要让它成为“脑机接口”领域里类似 Google、阿里和腾讯这样的,成为一个“巨头”平台公司,而后会在下面不断地形成部门、子公司来去做相应不同的产业。
诚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可能都会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风险”,人们对“脑机接口”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但“风险”本身并不是“危险”或“灾难”。
未来,当“脑机接口”的产业发展至一定规模,更多的应用出现在人们身边的时候,相应的监管也势必随着发展而出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