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SPI与线阵CCD接口设计

网友投稿 272 2022-11-01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SPI与线阵CCD接口设计

一)引言

本文简要介绍了线阵CCD和SPI的工作原理,以TCD1208AP和单片机内嵌SPI为应用对象,设计了SPI与线阵CCD的接口。具体内容包括:CCD驱动电路,CCD输出信号处理电路和数据接收方法。实验表明接口简单、可靠,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二) CCD工作原理

三)SPI工作原理

四)接口设计

4. 1接口组成

接口主要由CCD驱动脉冲发生电路、CCD输出信号处理电路和数据高速采集等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

4.2CCD驱动脉冲发生电路

为了保证线阵CCD稳定可靠的工作,必须给出符合CCD正常工作所要求的驱动脉冲和控制电路。只有驱动脉冲与CCD时序正确配合,才能准确实现CCD的光电转换和数据输出功能。图4是采用AT89S8253、74LS122和74LS74设计的CCD驱动脉冲电路。

在图4 中,利用AT89S8253 的内部定时器T3的方波发生器功能从P1. 0脚输出频率为1MHz方波信号,作为基准时钟脉冲;通过74LS122进行占空比调整,形成RS信号; RS信号经过74LS74进行2分频产生0. 5MHz的方波信号,作为Φ1 和Φ2;将RS信号送回单片机计数器T0进行计数,当计数满2212时由P1. 1口输出一清零信号至74LS74清零端,产生Φ1和Φ2所需的宽电平;在产生清零信号的同时从P1. 2口产生一宽度为1000ns的信号作为SH信号; SH信号和Φ1 宽电平之间的相位关系可通过软件进行调整。

4. 3CCD输出信号处理电路

4. 4基于SPI的数据采集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 1 ] 王幸之,钟爱琴,王雷,等。 AT89系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

[ 2 ] 杨景常。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存储电路的方案确定[J]。 测控技术, 2001, 20 (12) : 42 - 4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Spring框架核心概念小结
下一篇:LVS负载均衡集群-NAT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