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漏洞难防 开放接口也会被黑客盯上

网友投稿 283 2022-10-23

物联网漏洞难防 开放接口也会被黑客盯上

物联网漏洞难防 开放接口也会被黑客盯上

考虑到物联网的设备形态和功能千奇百怪,从终端、无线接入、网关,再到云平台,涉及的环节众多,要知道不少设备使用的操作系统也是不统一的,不是定制的就是非标准的,无形中为运维人员增加了负担。而在工业和制造业场景中,一些产线上的物联网设备服役时间长达数月或数年,但安全防护措施却非常有限。

然而,存在于不同IT环境中的联网设备,多数是由不同厂商“组装”起来的,硬件、软件、组件的提供方都不一样。这种情况造成的困境之一是,有时候芯片升级了可对应的软件升级并没有赶上,而安全补丁更新的时候组件又不支持。

当然,如果没有API,用户在虚拟环境中调用程序时就要手动完成,考虑到成千上万台虚拟机的数量,这种工作量可不是几个人能解决的。对于云计算厂商来说,能否提供足够丰富、足够开放的API,同时确保这些API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在用户选择服务商时有着关键作用。

不过,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网络应用前端随处可见的API逐渐变成了黑客攻击的热点,一旦端口被攻破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范围的用户信息外泄。通常,企业IT团队会通过API调用和管理云资源、服务编排、应用镜像等服务,而这些服务的可用性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API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客户引入第三方服务的时候,让API暴露在了外部环境中。

此时,API所面临的挑战往往会体现在几个方面:外部攻击、信息篡改、恶意跟踪。首先还是老生常谈的DDoS攻击,其对关键API的入侵能导致网络大面积瘫痪,并且占用大量计算资源使得程序中断。此外,如果通过API建立联系的用户端和服务器端没有经过特殊加密,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

考虑到这些风险,服务商自然也要积极完善API的安全性。举个例子,客户端将密钥添加到参数传输过程中,结合口令发送给服务端,后者进行二次加密后再给出一个口令,通过比对前后两次口令的一致性来认定是否为合法请求。由于黑客无法获知签名密钥,因此既是修改请求参数也不能对其进行签名,更不能获得之后的口令。

好在,已有不少云服务商使用API认证或API网关来监控代码库中API的状态,不仅注视着流量和分析处理进程,还会执行相应的安全策略有效削减DDoS攻击的风险。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企业正在使用网络应用防火墙或API网关构建混合方案来保护数据。

同时,云服务商还可以提供类似的全托管服务,不仅在开发侧支持 HTTP、WebSockets、MQTT,减少了代码在设备上占用的空间并降低带宽要求,还在所有连接点范围内提供了身份验证和端到端加密服务。

可以说,API在复杂环境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自然也就成为了黑客的关注重点。除了要在应用端建立防护措施,更要在代码上线前对API进行测试,尽力消除可能存在漏洞,将风险降到更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Docker 常用命令大全
下一篇:TKE用户故事 | 作业帮检索服务基于Fluid的计算存储分离实践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