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cpu占用率如何看
353
2022-09-29
图灵云原生与大厂项目架构课
薇微笑itwangke888
云原生(Cloud Native)的概念,由来自Pivotal的MattStine于2013年首次提出,被一直延续使用至今。这个概念是Matt Stine根据其多年的架构和咨询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思想集合,并得到了社区的不断完善,内容非常多,包括DevOps、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微服务(MicroServices)、敏捷基础设施(Agile Infrastructure)和12要素(TheTwelve-Factor App)等几大主题,不但包括根据业务能力对公司进行文化、组织架构的重组与建设,也包括方法论与原则,还有具体的操作工具。采用基于云原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更好地把业务生于“云”或迁移到云平台,从而享受“云”的高效和持续的服务能力。
顾名思义,云原生是面向“云”而设计的应用,因此技术部分依赖于在传统云计算的3层概念(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例如,敏捷的不可变基础设施交付类似于IaaS,用来提供计算网络存储等基础资源,这些资源是可编程且不可变的,直接通过API可以对外提供服务;有些应用通过PaaS服务本来就能组合成不同的业务能力,不一定需要从头开始建设;还有一些软件只需要“云”的资源就能直接运行起来为云用户提供服务,即SaaS能力,用户直接面对的就是原生的应用。
应用基于云服务进行架构设计,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更高,除了对业务场景的考虑外,对隔离故障、容错、自动恢复等非功能需求会考虑更多。借助云服务提供的能力也能实现更优雅的设计,比如弹性资源的需求、跨机房的高可用、11个9(99.999999999%)的数据可靠性等特性,基本是云计算服务本身就提供的能力,开发者直接选择对应的服务即可,一般不需要过多考虑本身机房的问题。如果架构设计本身又能支持多云的设计,可用性会进一步提高,比如Netflix能处理在AWS的某个机房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还能为用户提供服务,这就是“云”带来的魔力,当然,云也会带来更多的隔离等问题。如图1-4所示,目前业界公认的云原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薇微笑itwangke88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