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面向企业用户的服务型架构师(Cloud Archiect)的自我修养(Part-1)

网友投稿 235 2022-09-28

一位面向企业用户的服务型架构师(Cloud Archiect)的自我修养(Part-1)

有很久没在里发文章了,今天回忆起来这里的点滴,还是存在些许感慨,陪伴了自己关键成长的那几年,此刻希望能续写关于企业级面向客户的服务型架构师的‘内功’。

我在过去的案例里,一直有提面向客户、面向同事、服务型思维、场景化思维、技术顾问型气质等等,这些都是技术岗极其强的隐匿价值,因为被业务认可的技术才是学习技术最终的归宿,否则你为何不去成为一个科研人才呢?对不:)

以下是我个人在日常工作中一些进行自我修炼的场景话题,为此我脱敏了部分更新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勉(不喜勿碰,仅供茶话会探讨和交流)

(1)作为技术顾问型的架构师(Cloud SA),首先要清晰的分辨​机会在哪,作为超级士兵是否清楚时机?蓄力

课题一:

生产力输出:打造万物皆可销售的意识和执行力

这里点一个典型的现象,大多数思维敏捷,动作灵动的顾问型SE/SA,均会有一个健康的交流学习频率。

‘和谁切磋呢?’

‘和我们内部的产品团队~’

以产品特性、新功能角度就如何cook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机会以及预期的解决方案。甚至说可能是已经做过的项目中发现可以‘批量’复制的机会,这都是这类人典型的特征。

课题探讨:

当解决方案ready后,第一个冲在最前面的一定是他。同时在一线的时期会不断的以PDCA的工作方式进行自我总结与团队积累,不断的去验证这个新的【可销售场景】的方案。然后对内分享打单过程,‘教育’销售和‘培训’销售主动挖掘商机共同打单。

​为何冲在一线的同时,还有不断培训平行或内部同事?​

若不死盯销售并为其培训赋能,结果就是,如下几种情况:

​1、销售内心“不懂卖个毛,别客户当小白鼠,搞砸了客户关系都没了!”​

​2、不了解这个新的解决方案/产品,交流浮在表面,无法聊到本质需求,找不到挖掘路径,浪费时间​

​3、业绩好的销售:”我不知道,没人跟我说过“​

​(2)作为技术顾问型的架构师(Cloud SA)把新产品/解决方案的每一次商机当成典型案例的工程建设 尽力

课题二:

典型案例打造:重视样板工程且cook样板工程

课题二不仅针对客户,对公司内部其他同事同样至关重要,在任何一个产品/案例拿下的时候,笔者都会被邀请到做内部赋能会议,主要对象是销售,其次是同部门的其他同事。

布道师这个称呼就相当形象的概括了这个功能【从性质上,靠近“Marketing”;从行为细节上,更靠近“技术”】

若公司cook了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首先在对内发布试运行期间,‘老人’都会有‘拭目以待’的态度,极有可能就是帮你‘吆喝’很难,议行合一的状态。

习惯性会担心销售公司‘小白鼠’的产品,出现售后问题,就不断debug,不断测试,导致影响和客户的关系(这一点和课题一

的结论一致)

所以万事开头巨艰难,以及很多高层领导愿意重金甚至赔钱都要做一个好的典型案例(样板工程)的原因也在这里,不仅是证明

新的产品/解决方案可靠,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团队内部的背书和宣贯,大致的画外音就是说:”新的产品方案没问题的,赶紧卖,卖不出去别再吐槽产品、售前无能。就是销售能力不行!!“

所以作为顾问型销售/技术顾问型角色,在被动支撑项目的同时,一定给自己留一个所在行业的项目机会的分析思考清单(主动探寻),要在产品推出新的解决方案前中期,目标客群的突破点自个儿心里就已经多少有些门道了。

至于价格、研发后台的支持,交付完成的质量,这些只要拿着业务去推动后端‘适配’你的节奏,并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思考,这个

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产品



成本最低价价格支持



业务推动



找老大



研发



产品的专人专线支持



业务推动



找老大



交付



专人的超快响应时效



业务推动



找老大


如果迟迟没有落地的案子,前面所有的铺垫工作全部打水漂且产品线会在三个月后沦为‘无人无津’的产品方案。最终的结果会是

产品、售前、研发、交付全部人员被高层‘踢屁股’。

当然,有时候太用力过猛,反而效果会适得其反,大家懂我说的意思吧~~/痴笑

(3)作为技术顾问型的架构师(Cloud SA)疲于面上赋能,忽略主动赋能价值 洞察力

课题三:

​​对外(销售)对内(交付)的赋能:重视样板案例的‘子弹’价值​​

在公司内部,经常会出现销售找你安排培训任务,但具体培训效果如何,这个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好的tracking

process,可能就是走个过场,将会给未来埋下重大隐患。

不舒服的声音大都来自产品、交付、运维、售前这里,因为这个事情在很多人意识里都没有,为了一次培训准备PPT等材料,还有要

陪训对象方便的时间,这个大都是下班后、周六日。这也导致很多人不喜欢给‘前线’培训的重要因素。二者,培训久了,千篇一律也会导致对培训热情下降,把培训当成一种敷衍不考虑任何培训结果。持续恶化的工作氛围,失去了关键的向上价值观和工作动力。

​​潜在隐患之一,销售会将销售营收结果不达标的因素之一归为‘培训不够专业’等原因,我就遇到过几回,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

来。因为KPI指标你属于‘间接’承担,你无法避免别人把‘自己的不作为’用相关联的业务单元‘支撑’不够上作为主因。所以对‘赋能’二字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还有多考虑几层影响,然后试着跟领导和团队表达数字和指标自己无法干预的说法。为后面合理规避莫须有的指责做好铺垫。

引申出来的话题,我们经常出现会问自己和领导,怎么才能完成好对SE的培训(sales engineer)。毕竟我们还是热爱这份工作的,不是吗?

​关键点1)售前分享一次​

​关键点2)销售复盘一次​

​关键点3)角色扮演用情景模拟再来一次​

前面两次,我们可以合并到一场会里进行(<2小时),角色扮演我们以这样的培训看起来很耗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培训的好处是:

​A)使能销售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

​B)当厂商过来交流时,我们会刻意了解客户会关注什么?​

​C)当被客户点到这些问题时,我们怎么应对,有何应对之策?​

​D)示范销售怎么去和客户交流(陌拜),采集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加以逻辑思考利用。​

核心目标都是希望通过培训,使能销售有的放矢,知道哪些客户、业务场景是大家共同的目标。让销售也明白核心拜访目的:需要从客户那里获得有用的信息,这样也会大量减少售前的工作量。

在日常实操过程中,售前或产品经常‘喷’销售什么项目都接,接了后就直接穿透给他们去做,信息既不完整又无提前量,除经常打乱自身的节奏外,还没有获得销售针对该项目的‘用力’点。最后相互嫌弃,内部业务分析会上互相吐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Spring Cloud Alibaba微服务组件Sentinel实现熔断限流
下一篇:快速构建Web应用,从零学习React后台项目模版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